> 鲁西招聘信息 > “淳于公女尚偷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淳于公女尚偷生”的出处是哪里

从吴潜的《舟檥娥祠敬留二绝》中“淳于公女尚偷生”的描述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家族和伦理的重视程度。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家族情感和对亲情的尊重。然而,这也引发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:在现代社会,尤其是面对生命的抉择时,我们是否仍然会坚守这种家族伦理观?

在现代社会,随着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兴起,人们对于家族义务和个人追求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。许多人可能会选择追求个人的梦想和幸福,而不是一味地牺牲自我以维护家族的利益。这种现象在西方社会尤为明显,例如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就与家族责任冲突时,很多人会倾向于优先考虑个人发展。
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人不重视家庭。相反,许多现代人更加注重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,保持与家庭的紧密联系和互动。例如,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在事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回归家庭,或者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寻找平衡点。这表明,尽管时代在变,但家庭伦理的核心价值观——对亲人和家庭的尊重和关爱——仍然被许多人所珍视。

整体而言,“淳于公女尚偷生”这句诗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家族伦理的深刻理解,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现代社会中家庭角色和个人追求关系的思考。在现代生活中,如何在尊重传统家族观念与追求个人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,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。

“淳于公女尚偷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淳于公女尚偷生”出自宋代吴潜的《舟檥娥祠敬留二绝》。

“淳于公女尚偷生”全诗

《舟檥娥祠敬留二绝》

宋代 吴潜

孝娥何意要垂名,重在天伦一命轻。

若订汉家彤史传,淳于公女尚偷生。

作者简介(吴潜)

吴潜(1195—1262) 字毅夫,号履斋,宣州宁国(今属安徽)人。宁宗嘉定十年(1217)举进士第一,授承事郎,迁江东安抚留守。理宗淳祐十一年(1251)为参知政事,拜右丞相兼枢密使,封崇国公。次年罢相,开庆元年(1259)元兵南侵攻鄂州,被任为左丞相,封庆国公,后改许国公。被贾似道等人排挤,罢相,谪建昌军,徙潮州、循州。与姜夔、吴文英等交往,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。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。格调沉郁,感慨特深。著有《履斋遗集》,词集有《履斋诗余》。